这几年,印度和美国的关系可以说是“越走越近”。从军事合作到科技投资,再到全球供应链重组,美国几乎给足了印度面子。尤其是在特朗普、拜登轮番执政期间,印度被当作对抗中国和牵制俄罗斯的“关键角色”,获得了不少好处。
可谁也没想到,关系看着热乎,实则暗藏杀机。最近,美国的一个连环操作,让印度彻底怒了。关税惩罚、舆论抨击、国际羞辱接连上演,而这位昔日的“朋友”——美国,尤其是特朗普,更是亲手把印度推到了墙角。
为什么会突然翻脸?印度又是怎么反击的?特朗普这次到底做了什么,让印度一改过去“客气”的风格,直接揭他老底?
特朗普挥大棒,印度被逼翻脸
事情的起因要从俄乌冲突说起,战争爆发后,欧美国家联合对俄罗斯发起了一轮轮制裁,尤其是能源领域的限制最为激烈。
可问题是,制裁容易,真要不买俄油,日子就难过了。欧洲不少国家都在靠“第三方”绕过明面制裁,继续从俄罗斯搞石油,比如通过土耳其、阿联酋、印度等地。
而印度在这里扮演的角色非常关键。因为它不是西方阵营的核心成员,也不受到北约约束,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俄罗斯石油的大买家之一。更关键的是,印度买回俄油后,还会进行加工再出口,赚取中间利润。
一边是给俄罗斯“送钱”,一边还做起了中转贸易,这让特朗普十分不满。他本就主张“美国优先”,在俄乌战争上希望尽快逼迫俄罗斯妥协,而印度的大手笔采购无疑在“添乱”。他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指责印度,说印度买油还倒卖,赚得盆满钵满,是在“资助战争”。
紧接着,美国对印度挥起了“关税大棒”。不仅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25%的关税,还威胁要再追加100%的“二级关税”,名义上是为了缩减美印之间的贸易逆差,但实质上是变相施压印度,要它停下购买俄油的步伐。
这一拳下去,让印度政府彻底炸锅了。
莫迪原本对特朗普是抱有幻想的,在其重新执政后还公开表达欢迎,可这招连环拳打下来,不仅关税高得离谱,连带着对印度的指责也越来越尖锐,简直是“翻脸不认人”。
印度一看自己变成了“出气筒”,自然也不肯吃这个哑巴亏。于是,印度政府不再低调,直接回击。
8月4日晚,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公开表示:一,印度之所以买俄油,是在冲突初期美国鼓励的,目的是为了全球能源稳定;二,那些批评印度的国家,自己也在偷偷和俄罗斯做生意。
说得直接点,就是在“揭美国和欧盟的短”。
这番话一出,不仅打脸了特朗普,也让美国和西方陷入了极大尴尬。表面制裁,背后交易,这种“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”的做法,被印度一针见血地指出。
可以说,印度这一次,不仅没有服软,还以牙还牙,狠狠回敬了一波美国的双标操作。
印度为何非要买俄油?
很多人会问,既然买俄油惹麻烦,印度为什么不干脆停了?
这就得从印度的能源结构说起,印度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,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极其庞大,但国内石油资源却少得可怜。根据公开数据,印度的石油储量只占全球的0.3%,远远无法满足自己的工业、交通和民用需求。
换句话说,印度的石油严重依赖进口,而俄罗斯的石油价格相比其他国家普遍更低。
特别是在战争爆发后,俄罗斯被制裁,出口渠道减少,为了保持外汇收入,它不得不以更低的价格向印度等国家兜售。
对印度来说,这是一个不能错过的机会。一方面能够满足国内能源需求,保持物价稳定;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加工出口赚取外汇。
更重要的是,印度和俄罗斯之间早有大量长期合同。要知道,这种能源大订单动辄都是按年计算的,撕毁合约不仅要面临巨额赔偿,还会影响印度在国际上的信用形象。
如果现在突然停掉俄油,不仅会损失巨大利益,还会得罪俄罗斯,对外交稳定也会带来很大冲击。
另外,替代方案也并不现实。
比如从中东进口,价格高、运输风险大,尤其是霍尔木兹海峡局势不稳,随时可能“卡脖子”;从欧美买?那成本就更高了,而且政治绑定太强,印度根本没有多少话语权。
所以不管怎么算,印度都不会轻易停掉对俄石油的采购。特朗普要通过加税逼迫印度就范,印度也明白,这是“得不偿失”的买卖。
因此,它选择硬杠到底。
一边在国际上主动“爆料”美国和欧盟的双标行为,一边试图稳住和俄罗斯的能源关系,同时也在谋求多元化,减少未来对单一市场的依赖。
从战略角度看,印度正在学着如何在大国博弈中找到自己的平衡点。只是没想到,自己的“朋友”居然是逼得最紧的那一个。
“亲美不成,转头向中?”
特朗普这番操作,不光让印度对美国的信任大打折扣,也让印度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策略。
这些年印度试图打造“多边平衡”的外交战略,想在中美俄三大势力之间保持灵活,但现实往往比理想复杂。这一次,美国不仅没有给予“朋友的宽容”,反而出手极重,让印度像被“亲兄弟捅了一刀”。
于是,印度把目光重新投向中国。
从近期的几个信号就可以看出,印中关系正在缓和。比如,时隔三年,印度重新向中国公民开放旅游签证,这意味着中印关系正在从冷淡走向正常化。而据印媒透露,莫迪可能在8月底访问中国,这更像是释放友好信号。
这并不是说印度要“倒向”中国,而是它在寻求一种外交平衡。既然美国无法给足安全感,那就得有更多选择。
中国是印度重要的贸易伙伴,两国虽然有边界争议,但经济往来依然密切。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,印度需要中国的供应链支持。而中国也希望在南亚保持稳定的经济合作局面。
印度的算盘很清楚:只要外交多元,就不会在国际博弈中成为某个大国的“工具人”。
但是,这个路也不好走。
一方面,美国依旧是印度对外投资的重要来源国,科技、军工、基础设施领域与美国关系密切;另一方面,中国和印度在多个领域的竞争也比较激烈,不可能完全互信。
莫迪政府要在这样的夹缝中生存下去,需要的,不只是巧妙的平衡术,还得有实打实的实力。
不然,今天被美国“拉清单”,明天可能还会被其他大国利用或者牺牲。
结语
这次美印之间的“翻脸”,不只是一个关税冲突那么简单,它更像是一场“信任危机”的爆发。印度终于意识到,在国际政治的棋盘上,没有永远的朋友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
美国为了自己的战略目标,随时可能改变立场;而印度,想要真正实现“战略自主”,光靠嘴上说不行,必须靠硬实力、稳政策、强产业来支撑。
未来的印度,或许还会遭遇更多挑战。而如何在这乱局中走出自己的路,才是它最该思考的问题。
下一步,印度是继续和美国硬刚到底,还是重新修复关系?或者,它真的准备好在中美之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中间路线了?
Powered by Kaiyun体育下载官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